新城娱乐
你的位置:新城娱乐 > 最新动态 >

“抬棺人都凑不齐”,为何现在很多人不愿意去参加红白喜事了?


发布日期:2024-09-02 10:27    点击次数:56

在小编所在的村子里,目前就是这种情况。本来村子不大,也就是几十户人家,不少人还都已经买房到镇上、县城,甚至更远的地方,还有很多的年轻个人都是在外地发展。这样当村里有红白喜事了,特别是谁家的老人去世了,那就麻烦了——人手不够。

如今在村子里的,基本都是一些头发花白的老人和妇女,还有一些小孩子。而白喜事往往事情多,也比较繁琐,就需要很多的人来帮忙。

图片

像多数的事情老年人、妇女也可以帮忙。但是像抬棺出殡的话,那就必须要年轻力壮的青年人才行。但是前不久村里的老王去世,就出现了抬棺人凑不齐的尴尬。

负责白事的“总管”说打了很多的电话,也通知了不少人,但多数都说没空回不来。最后没有办法了,还是到邻村去找了两个年轻人来帮忙的,当然了这个也不是白帮忙的。

也因为这个,很多的老人都有意见了,说几百年来抬棺出殡都是义务帮忙,如今开了一个不好的头,开始付费找人帮忙了。这是破坏了老祖宗的规矩。

说了这么多,其实大家也应该发现了,就是如今哪怕是在农村地区,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参加农村的红白喜事了。这又是咋回事呢?

图片

首先,多数人常年在外面打拼、生活,对农村的一些习俗、规矩不了解,也可以说乡情不浓,就不太愿意掺和农村的事情。

这些年,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大量农村青年涌入城市,他们在繁华的都市中追逐梦想,与乡村的距离逐渐拉远。

常年在外的他们,对于农村那些古老而繁琐的习俗、规矩日渐陌生,甚至感到难以适应。乡情的淡薄,不仅仅是因为物理空间上的距离,更是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缺失。

在这样的背景下,参与红白喜事对于他们而言,更多是一种负担而非情感的寄托,自然也就不愿意再过多掺和农村的事情。

其次,是从众心理与责任感的缺失。

好些人还认为,自己不去,总有人回去的。或者是别人也没去,自己也就不愿意去了。其实,这就是一种从众的心理,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决策。

图片

在不少人心中,似乎存在着一种“法不责众”的心理暗示,认为只要自己不主动参与,总有人会去填补空缺,自己便无需承担任何责任。

同时,当看到周围人纷纷选择逃避时,这种心态更是得到了强化。这种从众心理,实际上是对个人责任感的一种逃避,它让人们在面对红白喜事时,更倾向于选择视而不见,而非挺身而出。

再次,是成本与收益的权衡。

也就是说,现实的经济压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。对于离家在外的人来说,每一次返乡都意味着不菲的成本和时间投入。

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时间成了最宝贵的资源。为了参加一场红白喜事,他们可能需要提前安排工作、购买车票,甚至还要面对旅途的疲惫和不确定的风险。

在这样的权衡之下,许多人选择了放弃参与,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他们认为更有价值的事情上。

还有另外一个原因,就是如今随着农村很多老一辈人的逐渐老去,而年轻人又纷纷在外地打工,这也导致农村人员的减少。

听老辈人说,还有一方面的 原因,就是在过去生活水平不高,去参加红白喜事是可以改善一下伙食的。

但是如今情况不同了,家家户户的生活水平提高了,每天就和过去过年一样,想吃啥也可以随时去买。因此也就对农村的红白喜事不怎么感兴趣了。

然而,我们不得不反思的是,农村的红白喜事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庆祝或哀悼,更是社区凝聚力的体现和人际关系的纽带。

它们是传承文化、弘扬美德、增进情感的重要载体。在红白喜事中,我们学会了尊重生命、感恩亲情、珍惜友情,更在相互帮助中体会到了人间的温暖和力量。

因此,尽管现实中有诸多困难和挑战,我们仍应努力保持对红白喜事的关注和参与。即农村的红白喜事还是要尽量参加的,哪怕自己不在村里住了,能帮忙还是要尽量帮忙,特别是白喜事。

因为,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天,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支持。今天我们帮助别人,其实也是在为自己的未来铺路。你们说呢?欢迎大家留言讨论!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

Powered by 新城娱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